首頁 > 新聞 > 大陸 >
到2025年,中國大數據產業測算規模將超3萬億元
2021-12-07 08:23 作者:dl001 來源:科技日報 VIEW:
發展數字經濟,大數據產業是基礎,是主體,是根本。「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加快建設製造強國、網路強國、數字中國的關鍵時期,這就對大數據產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規畫》提出,要落實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昇大數據通用技術水準,強化自主基礎軟硬體支撐能力,推動自主開源框架、組件和工具的研發。要適度超前布局數字基礎設施,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推進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建設。
《規畫》提出要開展數據價值評估,發展數據資產評估、登記結算等數據要素市場運營體系,探索數據交易模式,加快數據匯聚、處理、流動、治理和價值轉化,促進數據要素價值釋放等內容。
《規畫》還提出要在原材料、裝備製造等4個工業領域率先實施大數據價值提昇行動,在通信、金融等12個行業開展大數據開發利用行動,不斷提昇產業供給能力和行業賦能效應。
會上同時發布了《「十四五」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發展規畫》和《「十四五」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畫》。
在介紹《「十四五」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發展規畫》時,謝少鋒表示,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的目標是到2025年產業基礎實現新提昇,基礎組件供給取得突破,標準引領作用顯著增強,「十四五」期間制定125項重點領域國家標準;產業鏈達到新水準,工業App突破100萬個;生態培育獲得新發展,培育一批具有生態主導力和重要競爭力的骨幹企業,建設2—3個有國際影響力的開源社區;產業發展取得新成效,規模以上企業軟體業務收入突破14萬億元,年均增長12%以上。
在產業創新方面,將重點加強政產學研用協同攻關,做強做大創新載體,充分釋放「軟體定義」創新活力,加速模式創新、機制創新,構建協同聯動、自主可控的產業創新體系。
工業和資訊化部資訊技術發展司軟體產業處處長王威偉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完善開源治理機制和治理規則,推廣開源理念,加快建設開源代碼託管平台等基礎設施。
《「十四五」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畫》則提出了2025年兩化(資訊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的總體目標和5個分項目標。在總體目標方面,選取了「全國兩化融合發展指數」這一定量指標,提出到2025年全國兩化融合發展指數達到105,較2020年提高約20。
在分項目標方面,圍繞融合發展的關鍵環節提出定量目標,包括企業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達80%、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85%、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68%、工業互聯網平台普及率達45%等。
- 責編:
- 中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超1000億件 連續8年穩居世界第一 2021-12-09
- 11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224億美元 2021-12-08
- 中國南極考察站崑崙站和泰山站氣象站順利「轉正」 2021-12-08
- 2021年中國糧食總產量達13657億斤 同比增長2.0% 2021-12-07
- 中國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超350萬個 交易金額約560億 2021-12-07
- 中國超算再顯「神威」 打破「量子霸權」 2021-12-02
- 中國新冠疫苗接種劑次超25億 2021-12-02
- 首屆中國(武漢)文化旅遊博覽會成功舉辦 1062家單位參展 簽約 2021-11-29
- 中國3處新入選灌溉工程有何獨特之處? 2021-11-29
- 第七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在漢舉 202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