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國際 >
IFW:北海港口堵塞加劇 恐礙全球貿易
2022-09-12 13:04 作者:記者周家仰/綜合報導 來源:台灣新生報 VIEW:
基爾貿易指標(Kiel Trade Indicator)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八月全球貿易較七月成長一點二%(價格及季節性調整後)。在整個歐盟報告幾乎沒有變化,進出口保持相對平穩。不過就德國貿易而言,呈現的跡象是負面的,進口(負零點二%)及出口(負零點七%),而中國大陸出口指標值則急劇下降(負四點六%)。在最近基爾貿易指標報告中,美國是最強勁的,與七月相比,進口成長一點八%,出口成長零點三%。
這項研究提醒,主要工業化國家價格調整後的出口仍低於二○一九年疫情大流行前的水準,世界整體貿易較COVID-19疫情前的水準高出六%以上。這樣指標顯示,G7集團中只有義大利及日本的出口再次高於COVID-19疫情前的水準,其他國家法國下降八%,德國下降七%,而美國僅落後一%。
基爾貿易指標負責人斯塔默(Vincent Stamer)表示,供應瓶頸可能是造成此一趨勢發展的因素之,能源價格上漲將在短期及中期對歐洲公司競爭力造成壓力。
IFW警告說,貨櫃運輸堵塞狀況正變得越來越嚴重。他們計算出,目前約有十一%的已發貨貨物被卡住。在基爾研究所觀察到的錨地中,北海的堵塞情況第一次出現最嚴重。報告顯示,全球超過二%的貨運能力在當地停滯不前,無法進行裝卸,僅在德國,就有十九艘貨櫃船等待卸貨,較十四天前多二艘。
報告指出,貿易航線數量下降,包括連接遠東及歐洲的重要航線紅海及中國大陸港口以外的堵塞呈現週期性下降趨勢,不過薩凡納重要港口所在的南卡羅來納州及喬治亞州的排隊則有增加趨勢。IFW表示,自今年初以來從亞洲到北歐、北美西海岸的海運貿易運費已從每只貨櫃一萬四千多美元,分別大幅下降至四千美元及八千美元,高昂的運輸成本正阻礙全球貿易進一步復甦。
- 責編:台灣新生報大陸事業部
- 德港口工會與營運商協會達成協議 罷工有解 2022-08-29
- DP World獲東非肯亞3主要港口特許經營權 2022-07-26
- Marine Traffic:近125艘貨櫃船在北美港口外等待 2022-07-19
- 加拿大東部港口轉運美貨櫃速度可望提升 2022-06-30
- VLFSO價格創紀錄 全球主要港口突破每噸1千美元 2022-03-11
- 俄烏衝突對星航運與港口影響有限 2022-03-11
- 俄羅斯港口吞吐量年降4成 2022-03-11
- 北歐5港口合作 目標提供大型貨櫃船岸電 2021-06-24
- 拜登籲國會支持港口投資 加強現代化基礎設施 2021-06-11
- 哈里發港口擴建 可望順利完成 20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