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前的「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巡洋艦
升級中的「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巡洋艦
原標題:核巨艦改裝升級劍指遠海大洋
前不久,俄羅斯媒體公佈了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廠進行改裝的照片。從畫面看,這艘2萬多噸的戰艦已經拆除了大部分艦面裝備,遍布全身的腳手架顯示著其改裝工程量巨大。那麼,這艘計畫重出「江湖」的戰艦會有哪些升級?能否勝任俄海軍未來的作戰需求?本文試做分析——
「顏值」穩中有升,重在苦練「內功」
「納西莫夫海軍上將」 號的改裝工作,從2012年啟動至今,已經斷斷續續進行了8年。這是因為,隨著俄羅斯海軍其他艦船項目的推進,用於這艘核巨艦的費用相對緊張和有限,難以強有力地支撐其快速完成升級計畫。同時,改裝工程量大、相關技術要求高,也是其進程較慢的原因之一。不過,作為俄海軍具有改裝價值的大型戰艦之一,它的升級會繼續推進。俄國防部官員預計,該艦將於2023年重新入役。
結合俄海軍實際和未來作戰需求,「納西莫夫海軍上將」 號的改裝體現出強烈的務實作風,即在經費緊張的情況下,主要通過運用現有成熟技術實現戰鬥力提昇。由此,可以初步判定其升級完成後的總體效果為:「顏值」微升,苦練「內功」,「耳」聰「目」明,「拳頭」更硬。
海軍艦艇的升級改造,一般主要集中在艦載武器、雷達系統、指揮控制系統等軟硬體設施的更新換代上,很少會對艦體「傷筋動骨」。如此操作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保證艦體結構安全和航行穩定性。因此,升級改造後的「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在艦體方面可能變化不大,上層建築會進行微調,看上去仍然「像一名粗獷威猛的戰士」,而不會變身為像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45型驅逐艦那樣的極簡審美流派。不過,俄羅斯相關造船廠會對艦體主要結構和管線、線纜進行全面排查,更換老化的構件和線纜,維護保養核動力系統,想方設法延長艦體壽命,以幫助「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再戰大洋10幾年甚至20年。
作為「火力制勝」的忠實踐行者,俄羅斯會延續「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強大的火力。從改裝現場的照片和披露的資訊看,該艦前甲板原有的「花崗岩」反艦飛彈裝置,將更換為俄海軍現行的通用型垂直發射裝置,可發射「口徑」系列巡航飛彈,攜彈數量增加至以前的4倍。防空系統全面升級,「魯道特」中遠程防空飛彈系統和「鎧甲」彈炮合一近程防空系統,將為該艦構築更為可靠的對空防禦力量。反潛力量也得到增強,除可以發射潛射「口徑」巡航飛彈外,還將配備「紙袋」-NK反潛/反魚雷系統,對近距離的魚雷和潛艇進行攔截和打擊。
此外,隨著高超聲速「鋯石」反艦飛彈服役,它也將成為「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搭載的「撒手鐧」武器,對戰略對手的航母戰鬥群形成強大威懾。
艦載電子系統是俄羅斯老戰艦最為薄弱的環節,昔日因高大複雜而顯得威風凜凜的雷達天線,如今已經成為「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在這方面落後於時代的象徵。近年來,俄羅斯研發並列裝了一些新型艦載雷達,例如22350型護衛艦上的「5P-20K」X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刻赤」號驅逐艦上的MR-650L波段遠程警戒雷達等,技術已經比較成熟。此類新型雷達一旦移植到「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上,將使這艘老戰艦在對海、對空探測能力方面取得長足進步,使牠的戰場態勢感知能力明顯躍升。
「身寬體胖」「心臟」好,潛力較大
目前,在俄羅斯海軍裝備序列中,像「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巡洋艦這樣的大型戰艦已經不多。作為蘇聯採用核動力推進的水面戰艦,同屬基洛夫級的「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和「彼得大帝」號巡洋艦滿載排水量都在兩萬噸以上。憑藉強大的核動力,和「彼得大帝」號巡洋艦一樣,升級後的「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服役後,可以長期在海上部署,成為俄海軍在遠洋遂行打擊任務的戰略平台。
在一些專家眼裡,「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已經「垂垂老矣」,特別是其高大的上層建築、龐大的艦體,基本沒有採用任何隱身設計,噪聲也比較大,即使進行了針對性升級,也難以改變其根本的落後面貌。事實果真如此嗎?恐怕未必全然如此。
這牽扯到一個如何衡量武器裝備先進或落後的標準問題。對武器裝備尤其是戰略性的武器裝備來說,它的設計是否優秀,不完全取決於它問世時間的早晚,而是取決於它當時能否高效遂行戰略或戰術任務,取決於它的未來升級接口有多少,可以挖掘的潛力有多大。
美軍B-52戰略轟炸機服役65年如今仍在天上飛,就是因為它有可賴以立身的優勢與潛力。
在這一點上,「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巡洋艦與B-52戰略轟炸機有相同之處。雖然它「歲數」已經不小,但勝在空間充裕,使用的是核動力,巡航力強,是良好的海上武器搭載平台。依靠多達數百枚的先進艦載防空飛彈、巡航飛彈和反艦飛彈,它可以變身為威力更大的「武庫艦」,讓俄羅斯擁有一定的海上區域防空能力和遠程對陸打擊能力。
至於隱身性能不佳等短板,雖然俄羅斯難以從根本上解決「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的這一先天缺陷,但在現代戰爭體系對抗中,即使最先進的武器裝備,也無法以一己之力獲勝。只要把該艦更深地納入俄軍現有的作戰體系,藉助體系的力量來完成防禦與攻擊任務,就可以充分發揮其「武庫艦」和海上戰略威懾、指揮平台等作用。
以俄軍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為例,雖然要打擊的對象大多集中在陸地,但俄軍也曾出動中小型護衛艦和老式驅護艦,實施過對敘利亞恐怖分子的遠程打擊。這份「還算不錯的成績單」,從一個側面印證了「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在現代作戰體系中發揮作用的可能性。
「繼任者」何時來到,短期內尚無法預言
但從另一方面來講,無論如何升級改進,都改變不了「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巡洋艦的艦體與艦齡。考慮到其設計壽命,俄海軍多年來也一直在尋找基洛夫級巡洋艦的「繼任者」。
10幾年前,藉著世界石油價格上漲的東風,俄羅斯經濟復蘇。與此相應,俄海軍的武器裝備也拉開了更新換代的序幕,先後裝備了以22350型護衛艦、11356型護衛艦、20380型護衛艦等為代表的一批中小水面戰艦,但大型戰艦遲遲沒有「露面」。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俄羅斯並沒有放棄對大型水面戰艦的設計與研究。
長期以來,俄羅斯戰艦設計一直自成一派,但近年來逐步嚮西方戰艦設計潮流靠攏。這一趨勢在公開展示的領袖級驅逐艦設計上已經有所體現。領袖級驅逐艦設計相當現代,性能指標不俗。據有關報道稱,它將採用核動力,滿載排水量將近2萬噸,具備覆蓋1000千米半徑海域內目標的打擊能力。
由此推測,俄海軍基洛夫級巡洋艦未來真正的「繼任者」應該也具備現代戰艦的一些共同特點。首先,它會延續俄羅斯艦船設計方面的「暴力美學」,噸位大概率在萬噸以上,搭載的武器種類齊全,飛彈垂直發射模塊數量一定過百,以實現單艦火力對西方艦艇的優勢;其次,在艦體設計方面,會追求簡潔明快,大量採用隱形技術;此外,它的艦載電子系統會更加先進,以提昇海上態勢探測感知能力和反應處置速度。
不過,隨著近年來石油價格的長期低迷,以及遭到西方國家「組團」制裁和打壓等原因,俄羅斯的經濟形勢依舊不很樂觀,能夠用於武器裝備改造的費用不會很多。加之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開支不菲,海軍裝備又是「吞金」大戶,所以除核潛艇這種戰略威懾性裝備能夠持續推進外,俄羅斯大型戰艦建造很可能有所減緩,對老式艦艇的升級改造節奏也可能不會太快。
所以,展望未來幾年,可以預期的是,「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巡洋艦一旦完成升級改造,將很快帶甲出征,成為馳騁大洋的主力。而它的「繼任者」何時露面,將仍然是一個很難在短期內拉直的問號。
面對越來越複雜、嚴峻的海上安全形勢,建設遠洋海軍、實現海軍復興,已經成為俄軍清晰而緊迫的任務與目標。相信隨著俄海軍的持續努力,基洛夫級巡洋艦的「繼任者」定將來到。(劉征魯 國防大學 供圖: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