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廈門大學團隊用變換光學原理造出「人工黑洞」
2022-10-12 10:35 作者:符曉波 來源:科技日報 VIEW:
自黑洞被預測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探索如何在地球上模擬黑洞,隨著超材料的發展,這一大膽設想正在逐步實現。陳煥陽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理論上,通過調節超材料的等效電磁參數可以使光波產生如拐彎或被完全吸收的現象,從而模擬出黑洞、宇宙弦和愛因斯坦環等引力效應,這種設計可以對光波進行自由調控。
迴音壁光學微腔是集成光學基本元件,如同聲波能沿著天壇的迴音壁傳播很遠距離一樣,光子也會在微腔表面沿著環形邊界傳播。不過長期以來,這類迴音壁光學微腔固有的輻射損耗問題一直困擾著研究人員,特別是當微腔尺寸接近於光波長時,輻射損耗將顯著增加。受人工黑洞研究的啟發,研究團隊利用變換光學原理成功解決了迴音壁微腔輻射損耗這一技術難點。
用折射率的空間變化與彎曲時空的等價實現對電磁波任意調控的方法,被稱為變換光學。基於麥克斯韋方程組在坐標變換下具有形式不變的特性,研究人員通過對物理空間中的光進行保角變換操作,即在坐標函數變換過程中保持曲線夾角不變,構造了一類圓對稱的光學黑洞微腔。
陳錦輝介紹,區別於傳統均勻折射率的迴音壁微腔,基於變換光學原理設計的微腔在包層具有獨特的梯度折射率分布,從而構造出一個始終大於光子能量的勢壘,使得光子無法隧穿,從而被有效束縛在微腔中。研究人員還製備了截斷的光學黑洞微腔器件,並進行了微波實驗測量,證實了該設計方案的有效性。
「根據這一設計思路,此類圓對稱光學黑洞微腔還可推廣至任意形狀,例如單核的四極子腔與雙核的類花生形腔等。」陳煥陽表示,基於變換光學原理設計光學微腔的策略,不僅為調控微腔表面光場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還可以推廣到聲波和彈性波等其他波系統的共振模式,並有望在能量收集和片上集成光子器件設計領域得到應用。
- 責編:
- 南科輔導新創團隊新創肺積水檢測分析系統 勇奪科技部FITI大獎 2022-07-04
- 清華大學科研團隊首次實現具有亞1納米柵極長度的晶體管 2022-06-29
- 復旦大學研發可「穿」在身上的電池 2021-09-09
- 華中科技大學研製並交付使用首臺高精度量子重力儀 2021-01-04
- 我國科研團隊發現雙黑洞吞噬恆星罕見天文現象 2020-11-30
- 清華大學團隊首次發現脈衝星新現象 2020-05-14
- 吉林大學在侏羅紀早期恐龍牙齒演化研究上取得新發現 20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