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中國科學家發明細胞大小「無人工廠」 生產免疫調控細胞因子,指揮機體清除殘存癌細胞
2022-11-02 08:41 作者:張佳星 來源:科技日報 VIEW:
腫瘤細胞識別有「盲區」
手術切除仍然是實體瘤的主要治療方法,但再精準的手術也不可能把腫瘤細胞清理得「一個不留」。切除後,癌細胞還零星存在,不斷潛逃誘發新癌變。因此,腫瘤的復發和轉移成為腫瘤治療領域一直難以攻克的難題。
「人體的免疫系統對於潛逃的腫瘤細胞存在不敏感、不識別等問題,造成了『盲區』。」葉海峰表示,腫瘤細胞的存在是客觀的,但可以通過激活免疫細胞增強機體免疫系統圍剿腫瘤細胞的能力。
據介紹,切除腫瘤的同時,輔之以免疫調控的療法,正在成為腫瘤治療的新方案。多種藥物和基於細胞的技術被髮展起來用於增強身體自然免疫系統以對抗癌症。
「在人體內實現免疫增強目前來說還是存在風險的,因為難以解決控制的問題,就有過度激活的可能,從而危及生命。」葉海峰表示,信號因子的釋放、遞送等過程都要解決「可控」的問題。最理想的狀態是,在得到「指令」的時候馬上能生產出「吹哨」因子,指令消失後即可停止,就像工廠里的生產線一樣。
細胞級「無人工廠」實現光控
通過程式的設計實現生物學因子精準可控地釋放,是合成生物學的技術優勢。但是,用什麼控制呢?
在設計「無人工廠」之初,葉海峰考慮了多種控制的方案。物理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等都可以作為「指令」的傳遞載體。但當意識到光遺傳學的手段發展起來之後,光作為「指令」載體的絕對優勢讓葉海峰果斷放棄了其他手段。
「光可以實現遠程、無痕,這樣地優勢是無法比擬的。」葉海峰說,與其他信號相比,光信號的非侵入性方式在臨床安全性方面非常可貴,且能夠對細胞活動進行明確的調節。
葉海峰團隊發明的遠紅光控制的免疫調節工程細胞,解決了三方面的問題,即調控問題、生產問題、自保問題——
團隊先前開發了一種基於遠紅光誘導遺傳模塊的光遺傳工具,將這一工具嵌入到活細胞工廠中,解決精準調控問題;
由於細胞工廠的高擴容能力,研究團隊將多種免疫治療細胞因子(IFN-β、TNF-α和IL-12)均納入生產系統,解決「吹哨」因子的裝配和生產問題;
細胞工廠組裝成功後,還需要前往人體中。免疫系統可能將外來物清除,團隊通過將「細胞工廠」封裝在水凝膠支架中,需要解決自保問題。
葉海峰說:「分析表明這既能保護細胞不被破壞,也能保障工廠里的『生產線』在收到光信號後的穩定、長期、可調控地生產。」
在黑色素瘤切除小鼠模型上的實驗也證明了這一點。「細胞工廠」放在手術傷口部位後,遠紅光光照兩小時即可控製表達釋放免疫調節細胞因子IFN-β、TNF-α、IL-12。
「這些『吹哨』因子調動小鼠自身免疫系統殺傷殘餘的腫瘤細胞,防止腫瘤復發和轉移。」葉海峰說,相較於傳統治療方式,工程細胞植入組的小鼠未見腫瘤復發,血清中抗腫瘤相關細胞因子濃度顯著升高,脾臟和外周血中NK細胞、T細胞以及牠們的活化細胞占比均顯著升高,中央記憶型T細胞占比顯著升高,且不會發生免疫系統過度激活。
- 責編:
- 科學家研究體外生成毛囊新策略 2022-10-25
- 更多的原子,更好的傳感器 科學家首次實現基於里德堡原子臨界 2022-10-19
- 物理學家觀察到一種新磁性準粒子 2022-10-14
- 中國科學家「拍攝」到光催化劑光生電荷轉移演化全時空圖像 2022-10-13
- 中國科學家發布首批大視場X射線聚焦成像天圖 2022-08-30
- 聲音何以「療傷」?科學家首次建立聲音鎮痛的小鼠模型 2022-07-19
- 中國科學家開闢碳材料研究新方向 2022-06-29
- 氣變每年剝奪人均44小時睡眠 2022-05-26
- 中國科學家實現水波單向傳播 2022-05-25
- 中國科學家研製新材料 有望助力「雙碳」和太空探測 2022-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