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人造太陽」ITER核心部件首件中國製造完成
2022-11-23 10:41 作者:陳科 來源:科技日報 VIEW:
探索開發聚變能源的ITER,由中國、歐盟、印度、日本、韓國、俄羅斯、美國7方共同參與建造,被譽為全世界最大的「人造太陽」,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我國承擔了其中約9%的任務。增強熱負荷第一壁直接面對芯部1億攝氏度高溫等離子體,是ITER最關鍵的堆芯部件,涉及聚變堆建設的核心技術。此前,中國掌握的該項技術率先通過國際認證。
科技部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畫執行中心主任羅德隆線上上致辭中對完成該項目首件製造表示祝賀。他表示,我國「第一壁」團隊多年來付出巨大的努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發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在這些工作中,我國不僅自主掌握了工藝原理並突破技術,也為ITER計畫提供了重要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在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畫執行中心指導下,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承接ITER增強熱負荷第一壁全尺寸原型件研製,科研團隊在成功批量製備增強熱負荷手指部件後,與貴州航天新力科技有限公司通力合作,解決了一系列技術難題,成功完成部件的焊接裝配。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研發團隊負責人諶繼明表示,由我國團隊領先國際完成首件製造,再次為ITER關鍵部件的研發取得實質性工程突破,也標誌著我國鄭重履行了國際承諾。
首件見證儀式結束後,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十研究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促進核工業和航天工業的深度融合,不斷拓展合作領域、建立常態化的合作機制。
- 責編:
- 新超導量子比特「獨角獸」面世 以99.9%的置信度實現量子邏輯門 2022-11-18
- 人工智慧怎樣做到對災害「先知先覺」 2022-11-16
- 港中大(深圳)唐本忠、張瑞入選「2022年全球頂尖科學家」榜單 2022-11-11
- 中國科學家發明細胞大小「無人工廠」 生產免疫調控細胞因子, 2022-11-02
- 日研究人員報告從小行星「龍宮」採集的氣體樣本組分 2022-10-24
- 3D打印讓二維碼「可食用」 2022-10-23
- 磁共振成像新技術「看清」大腦神經活動 2022-10-21
- 「中國天眼」發現宇宙中最大原子氣體結構 2022-10-20
- 中國科學家「拍攝」到光催化劑光生電荷轉移演化全時空圖像 2022-10-13
- 廈門大學團隊用變換光學原理造出「人工黑洞」 202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