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如:醒醒又醉醉,醉醉又醒醒,東坡的寂寞盡在其間。(《澎湃新聞》2021-09-01)
「醒」和「醉」是一對反義詞,揭示出兩種情景的辯證統一關係。文章提到宋代大文豪蘇軾的曠達胸襟,而曠達的胸襟源於先天的性情與後天的反省、領悟。
又如:讓世界充滿愛,你愛我,我愛你,愛來愛去愛自己,有愛大聲說出來!(《美篇》2016-11-23)
再如:齊齊哈爾市梅里斯達斡爾族區轉變思維方式,變「我掃你」為「你掃我」;通過與防疫大數據對接,運用數字技術,幫助老人、學生等無智能手機的特殊群體製作二維碼卡片。(《北京青年報》2022-04-08)
由於迴文句型別具特色,它常見於文章標題。
例如:「學會」與「會學」(《課程教育研究》2013-01-25)
會學與學會是遞進式的邏輯關係,會學是學會的條件,學會是會學的必然結果。有的人不是沒學會,而是不會學,可見「會學」比「學會」重要。
又如:人迷黃金花 花金黃迷人(《廣西隆林網》2012-09-07)
再如:「氣荒」變「荒氣」,何解?(《中國科學報》2015-04-28)
提起迴文句型,筆者就想起語文教育家周儀榮先生曾經在一個名為《寫作與辭格》的學術講座中說過:「迴文辭格,在形式上要打破舊時逐字倒讀的陳規,在內容上要突破陳舊傳統觀念的束縛;只有這樣,才能彰顯著生機與活力。」因此,迴文句型要有生機與活力,就必須在形式和內容上有所創新。
文/鄭莉豔(作者單位:深圳大學人文學院)